1
    目标定位:全球领先的信息经济科创中心
    在建设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总体框架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向创新要红利,向改革要动力,向人才要后劲,加强开放合作,充分发挥浙江大学等知名高校、阿里巴巴等知名企业的发动机作用,推进政府、市场协同发力,推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发展,打造全球领先的信息经济科创中心。
    国际水准的创新共同体
    整合国际国内创新资源,建设一批开放式创新平台,吸引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导数据流、技术流、物质流、人才流在科创大走廊的集聚,打造国际水平的创新联盟、外国人创业园。
    国家级科技创新策源地
    发挥浙江大学、阿里巴巴等名校名企的创新源作用,瞄准科技前沿和顶尖水平,力争在基础科技领域有大的创新,在网络信息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为科技、产业持续发展提供源头创新支撑,成为国家级科技创新策源地。
     
    浙江创新发展的主引擎
    聚焦七大产业的主攻方向和重点领域,推进产业智慧化与智慧产业化深度融合,形成以信息经济为引领、高端服务业为主导、智能制造业为支撑的大走廊产业新体系,成为引领浙江创新发展的主引擎。
    2
    规划格局:一带、三城、多镇
    "一带",即东西向联结主要科创节点的科技创新带、快速交通带、科创产业带、品质生活带和绿色生态带。
    "三城",即浙大科技城、未来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
    "多镇",即大走廊沿线分布具备不同功能的特色小镇和创新区块。
    重点推进梦想小镇、云制造小镇加快发展。着重提升西溪谷互联网金融小镇、颐养小镇创建水平 积极谋划建设淘宝小镇、云安小镇、紫金众创小镇、云谷小镇、集贤小镇、绿色制造小镇、创投小镇、健康小镇、南湖小镇、青山湖资本小镇、工创谷小镇 以及海创园、生物医药创新平台、跨境电子商务港、天目医药港、西溪创意产业园等重要创新创业载体。
     
    3
    交通规划:外联内畅强枢纽 构建一枢、一轴、三通道的交通路网
    构建以铁路枢纽为核心,以道路网、轨道网、地面公交网为支撑,联动物流基地和片区客运枢纽的"一核三网多心"综合交通体系,实现"15分钟进入高速网、30分钟到达杭州主城区中心、1小时通达杭州东站和萧山国际机场两大门户"的目标。
    交通路网(点击小图查看大图)
    一枢:就是打造城西综合交通枢纽。以此为核心,形成铁、公、机、水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相衔的三网一机场综合网络。
     
    一轴:重点以为文一西路为主轴位,以两路三线共同组成为交通主轴线。
    两路是科技大道—文一西路,留祥西延-留祥路。三线是地铁3号线、5号线和杭州临安城际轨道线。
    三通道:统筹杭州交通东强西弱,功能互补的重要举措。
    第一通道,两路一线一小时连接杭州东站枢纽。
    两路指文一西路-文一路-德胜快速路-秋石快速路;留祥路西延-留祥快速路-秋石快速路。
    一线是地铁5号线和1号线。
    第二通道,四路二线,一小时连接萧山机场枢纽。
    四路指: 1、文一西路-文一路-德胜快速路-杭甬高速; 2、文一西路-文一路-德胜快速路-秋石快速路-机场高速; 3、文一西路-紫金港路-紫之隧道-彩虹快速路; 4、杭州绕城高速-机场高速。
    二线指:1、地铁五号线-一号线机场延伸段;2、地铁三号线-2号线-7号线。
    第三通道,尽快开展城西综合枢纽与杭州东站、萧山机场间直达快线,构建新型的轨道交通大通道,进一步提升杭州城市交通功能等研究。
    4
    产业规划:"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三链融合
    创新链: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引进龙头领军型企业、高水平科研机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建设一批国际领先的科研机构,推动各类要素资源集聚、开放、共享,全方位推进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
    产业链:支持企业组建各类研发机构,积极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主体有效对接,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通道,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形成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创新创业全产业链,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
    资本链:寻求与创业和天使投资基金的合作,支持创新创业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上市和融资,发行各类债券、资产支持证券(票据)、吸收私募投资基金,积极布局证券、保险、财务公司等金融牌照业务,构筑更加活跃的投融资体系,打通创新创业与资本融通的渠道,用资本链条链接产业和创新,助力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融合。
     
    5
    配套规划:做优配套,打造科创大走廊多元活力居住区
    以科研及产业化提供科技成果交易、科研成果会展、科技金融服务为主,兼顾居住、教育、医疗卫生等基本生活服务,兼具国际化生活服务、生态休闲等功能,打造成为科创大走廊的多元活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