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杨柳公寓业主过三关 盼了8年,加装电梯终运行

老龄化社会与社区养老碰撞在一起,产生了不少新问题,老小区、旧住宅加装电梯便是其中之一。居民自筹资金、街道社区牵头试点……全省各地,加装电梯的呼声不断,但成功者寥寥。今年12月初,位于温州市鹿城区的老小区杨柳公寓,盼了8年的加装电梯终于正式运行。

  “难啊。”如今,看着自家楼里新安装的电梯,80岁的叶大力在欣喜之余,忘不了8年来的艰辛历程。

  杨柳公寓位于鹿城区杨柳巷深处,建于上世纪90年代,楼高8层,共有东、南、北3幢。叶大伯住在南幢2单元7楼。刚搬进来时,与他一同入住的邻居多为年龄相仿的中壮年。转眼数十载,这些与楼房一起“变老”的人,对电梯的需求愈发强烈。“每爬一层楼都得停下来休息一会,一趟下来身体就吃不消了。”叶大力说,6年前他安装心脏起搏器后,上下楼就更难如“登天”,除了买菜看病,平时只能宅在家中。

  2009年,温州市试点既有住宅加装电梯。从那时起,老人们便盼望着能尽快圆上电梯梦。然而,从申请到运行,这一等便是8年。老楼加装电梯,为何难关重重?

  苦口婆心,统一业主意见

  根据鹿城区2014年下发的《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管理暂行办法》规定,需“全体业主协商一致签订加装电梯改造协议”,这无形中加大了老小区加装电梯的难度。

  首先,底层住户投了反对票。有没有电梯对一二层住户的出行影响不大,但安装电梯却会带来一系列问题。比如,屋内的采光可能会受到影响,还需忍受电梯施工及运行带来的噪音。

  其次,家中无老年人居住的住户不理解。“年轻人轻松上四五楼,没办法切身体谅我们老年人的不便。”叶大伯无奈地说,因为有几户反对,业主100%同意的条款便一直无法达成。

  此外,由于申请时全楼每户都需要上交房产证、土地证、业主身份证复印件,不少业主对此有所顾虑,不愿提供。

  装电梯这么难,有人提出为何不直接搬家,搬到有电梯的房子住。可是搬到哪、怎么搬?老小区里住的大多是靠养老金生活的老人,没有财力更没有精力搬家。

  针对这一条款,质疑声越来越大。鹿城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解释,为避免工程在实施阶段就遭到反对者阻拦,出现暂停而烂尾,所以决定考虑全体住户意见。事实上,非全体业主同意基础上实施加装电梯的案例中,的确存在开工后被腰斩的隐患。2009年,北京某老楼由单位出资、住户筹集安装外挂电梯,由于工程开始后部分居民一直反对而胎死腹中。

  为了征得所有人同意,叶大力等人一有机会,便主动与投反对票的几户人家聊天沟通,打打“亲友牌”和“游击战”。由于小区里都是老住户,平时邻里关系较好。但考虑到与切身利益相关,需要以缓和的方式处理。“慢慢磨合,隔段时间提醒一下,邻里之间不能因为这件事伤了和气。”叶大力说,2015年12月,杨柳公寓南幢2单元的32户终于全部签署了同意书。

  楼层协商,敲定分摊费用

  然而,征得全体业主同意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随后,小区委托具有资质的房屋建筑结构安全检测鉴定机构检测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排除隐患后,方可向街道提出加装电梯申请报告。等待鹿城区住建局、规划局等部门批准后,电梯加装工程才终于有了“通行证”。

  当地设计院及电梯安装公司经过实地勘察,最终选择了重量较轻的钢结构外挂式电梯。经初步估计,电梯安装及设计经费约需30万元。杨柳公寓的住户们又遇到了新的难题:各楼层业主如何公平分摊费用?

  今年8月,经过各楼层代表协商,叶大力所在的单元楼派出6名代表成立了电梯安装和管理小组,叶大力也是其中一员。说到费用分摊,叶大力感叹小组成员们都穷尽心思,“我们都没有经验,只能借鉴其他地区已经成功的做法。”叶大力家中有一个蓝色的文件夹,里面有厚厚一沓省内外各地关于加装电梯的经验介绍。

  最终的费用分摊办法,参考了2009年厦门发布的关于在老旧住宅加装电梯的若干指导意见。意见第四条提出出资比例参考,以第三层为参数1,第二层为0.5,第一层为0;从第四层开始,每增加一个楼层提高0.1个系数,即第四层1.1,第五层1.2,以此类推。

  由于一二层住户基本不使用电梯,且部分高层住户虽同意安装电梯,但提出不使用电梯的想法。考虑实际情况,一二层住户不需要交加装电梯的费用,但也做出利益“牺牲”,因为加装电梯的位置会影响采光;从第三层开始,参考厦门的实施办法,位置越高承担的费用越高;对于部分不愿出资的住户,不发放电梯使用感应卡,但突发疾病等情况可以使用电梯;个别困难家庭,只需承担部分费用。

  方案获得大家一致同意后,32家住户很快便凑齐了34万多元。其中,位于7楼的叶大力家交付19400元,而3楼一位身患残疾的老人,只需交付7000多元。电梯安装及设计共花费32万元,剩下的2万多元用于日后电梯维护。

  12月初,安装好的电梯开始投入使用。

  政策给力,仍需因地制宜

  这几周,省内已有不少社区前来参观取经,杨柳公寓的住户们不厌其烦地向客人分享八年来积攒的经验。怎么协调关系、怎么分摊费用,叶大力都如数家珍。

  家住3楼的叶明德也是杨柳公寓电梯安装和管理小组的一员。叶明德是温州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副院长,作为市人大代表,早在2012年,他便在温州市人代会上提出《关于对普通公寓增设电梯的建议》。

  据鹿城区住建局统计,截至目前,鹿城区共有14个老小区加装电梯项目,其中完工的有6个。“目前,温州市没有安装电梯的七八层以上建筑,多达1000多幢。”叶明德说,由于无组织牵头,业主之间协调单靠民间尝试难度太大。

  老小区加装电梯难,不仅是鹿城区的难题。2014年,我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一项普查显示,全省4-6层多层住宅约20万幢,共397万多套,按照一个单元12户来算,加装电梯的潜在需求超过30万台。然而两年后的今天,各地已加装电梯的老小区仍然屈指可数。

  今年4月,由省建设厅等9个部门联合下发文件《关于开展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这份意见借鉴了广州、福州和厦门等城市的经验,提出三分之二以上业主同意即可加装电梯。

  省民政厅副厅长罗卫红认为,即便有了全省统一意见,具体情况还需要依据各小区制定细则。“比如青年与老年人混合居住的小区,很难达成100%同意。”针对业主之间难以协调的矛盾现象,罗卫红说,政府可引入社会第三方服务机构,协助做好协调工作。对于部分老龄化收入低的小区,建议政府适当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