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乡村与乡村的小镇——翡翠城与良渚文化村比较之我见

对于杭州而言,大盘可谓非常之稀缺。最为人所关注的,也就只有良渚文化村、翡翠城和广厦天都城。后者一度濒临烂尾,不过因为地铁拆塔,又复塔的新闻(那塔本就造得很山寨忒农民),以及学区引进等,又有点回春的趋势。但总而言之,和前两者不在一个档次上,没办法比,所以剔除在外。

杭州城市化的高度发展,使市区不可能有如此大片的土地来供某一个开发商开发,即使有,也没有哪个开发商有这个实力能一口吞下。所以,翡翠城与良渚文化村远得都有点没边没谱。翡翠城还稍微近点,文化村事实上已经TMD快到安吉了。如果在武林广场上班,又不是自己开车,等你汗流浃背的挤下公交车,差不多可以赶上吃午饭的时间。晚上如果加班到稍微晚点,错过了最后一班公交,那基本上只能睡宾馆。因此,两个盘都不适合刚需(当然,如果你在三墩上班,或者在城西上班,那就当我没说。)  

分开来讲,翡翠城的优势在于得绿城园林之精粹。绿城搞了这么多年,终于有一块地,可以有大量的空间,将自己多年来对于社区园林的理解和造诣尽情施展。从业已交付的南区来看,极尽工巧,又散出发一种自然野趣的淡然与灵秀,真是如何赞美都不过份。在建筑形态上也是如此,貌似翡翠城拥有北美风格高层公寓、地中海庭院洋房、绿城新一代高层公寓、法式合院等等绿城除别墅外几乎所有的建筑形态(如果加上翡翠城旁边的溪上玫瑰园,那么就完全齐了),可以这样说,翡翠城是绿城“住宅建筑博物馆”,“去翡翠城而知绿城”,以后谁要来杭州踩绿城的盘,时间又很紧的话,那么去看下翡翠城就行了。

而良渚文化村则是老南都当年精心择域的心血大作。万科一上手就想改成“良渚万科城”,遭到业主们的联名激烈反对,幸好万科从善如流,文化村之名才得以幸存。良渚文化村幽静的山水,天然铺陈出一幅世外桃源的长卷。建筑掩映在树的浓荫与鸟的鸣唱之中,山脉含黛,碧波静淌,给人一种灵魂的舒缓与洗涤。    

其实从取名一事就可以看出当年老南都的底蕴,以及对于良渚地块解读的深刻。良渚文化村与翡翠城的本质区别在于,翡翠城是城市的,即使现在是郊区,但它怀抱着一颗城市的心,并终究会走向城市、融入城市,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所以它的一切,都为着未来的繁华而准备。如果有一天,地铁、高端写字楼、大型商场、超市等繁华汇聚在翡翠城四周,你不会感到任何生硬、突兀与不协调,你甚至会觉得,太理所当然了。但良渚不一样,它拥有中国极其稀缺的、独立的、完整的小镇形态,它不依附于城市,也不会变成城市。南都人从造梦起,这个小镇就没有霓虹闪烁,没有车水马龙,没有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它是闲适的、文明的、静谧的、优雅的,它以平和冲淡的姿态,实践着中国极具品质的小镇生活的样板。所以,“文化”、“村”是对它最好的定义,而不是“万科”、“城”。  

当然,无论是翡翠城还是良渚文化村,都有值得诟病之处。翡翠城,就被杭州某电视台兰花指的公公嗓指责灰尘太大,“园内园外两重天”,即使现在,从五常大道开车过去,那一路的工厂都让人蛋疼,更不用说业主们曾闹得沸沸扬扬的高架噪音与“药厂门”事件。而良渚文化村,目前还属于荒郊野外,晚上不宜出门。尤其是阳光天际这边,妈的黑灯瞎火的,走在路上生怕五千年前的老大爷突然钻出来找哥聊天。  

至于翡翠城与良渚文化村的未来谁更好,我说不定,在杭州,它们都是唯一的。对于翡翠城而言,金镶玉的规划将为它的未来绘上繁华都市的万千气象;对于良渚文化村而言,从一个教堂都要花重金请日本人设计来看,万科有足够的实力与耐心去经营好这一盘棋,良渚文化村成为中国当代最美的小镇指日可待。当然,我同时关注到了这一点,从这一点也许可以看出该项目在公司经营发展战略中的地位,那就是:杭州万科的老总周俊庭先生是住在良渚文化村的,而桂花系(丹桂还是紫桂?)曾经有着宋卫平先生的居所,翡翠城则不在其内。